感恩朋友的分享:
有許多佛教的教義,能幫助了解我們與大地之母的相連關係,其中《金剛經》講解得非常深入。《金剛經》是最古老關於生態的典籍,它以佛陀和他的一位重要弟子須菩提的對話寫成。經文以須菩提的一個問題開始:「如果善男子和善女人想生起最高無上的覺醒心,他們該依賴什麼?他們該做些什麼來降服他們的心?」
這好比在問:「如果我想全身投入保護生命,該用什麼方法和原則?」
佛陀回答:「我們要幫助所有眾生渡過苦海。但當所有眾生都到達解脫的彼岸時,其實也就是沒有任何眾生給渡到彼岸。如果你依然執著於我...、人、眾生或者壽者的概念,你並不是真正的菩薩。」
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,是四個阻礙我們看到實相的觀念。
生命是整體的,我們毋需把它分成一段一段,然後稱這一片段為「我」。我們所說的「我」,是由「非我」的元素組成。當我們望著一朵花,可能以為它和「非花」的那些東西不一樣。但當我們深入觀察,便會看到宇宙萬物都在那朵花之中。如果沒有這些「非花」的元素,如陽光、雲朵、土地、園丁、礦物、熱能、河流和心識,花不可能是花。因此佛陀教導我們,「我」並不存在。我們要捨下「我」和「非我」的所有分別。沒有這個領悟,怎能做好環境保護的工作?
《金剛經》中的第二個觀念,是要捨棄「人」的觀念,這並不困難。深入觀察人,我們看到人類祖先、動物祖先、植物祖先和礦物祖先,看到「人」是由「非人」的元素構成。我們通常把「人」和「非人」分開,以為人比其他物種更重要。但既然人是由「非人」的元素構成,那麼要保護自己的話,就得保護所有「非人」的元素,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。如果你以為神用祂自己的形象做人,再做其他東西讓人類使用,便是以為人比其他生物重要,那麼你就是有分別心。當我們覺悟「人」其實沒有「我」,便明白到照顧環境(「非人」的元素),即是照顧人類。我們要尊重和保護其他物種,以確保自己有生存的機會。好好照顧其他生物和環境就是照顧人類,是讓我們享有真正健康和幸福的最好方法。
我認識一些生態工作者,他們在家中並不快樂。他們做很多工作希望改善環境,部分原因是要逃避不快樂的家庭生活。一個內在沒有幸福快樂的人,如何能幫助環境?保護「非人」的元素,即是保護人;保護人,即是保護「非人」的元素。
第三個我們要突破的是「眾生」這個觀念。我們以為生物和無生命的物體不一樣,但根據相即的原則,生物是由非生物的元素組成。當我們觀察自己,便會看到礦物和其他非生物的元素。那麼為什麽要歧視我們稱為無生命的東西呢?要保護人類,我們也必須保護石頭、泥土和海洋。在原子彈投下日本廣島之前,那裡的公園有很多美麗的長石凳。當日本人重建這個城市時,他們感覺到這些石頭已死去,因此他們把這些石凳搬開埋葬了,然後換上有生命的石頭。不要以為石頭沒有生命,原子不停移動,電子的移動速度接近光速,根據佛陀的教導,原子和石頭本身都是心識,因此我們應該放下「生物」和「非生物」的分別。
最後是「壽者」的觀念。我們以為自己是從時間的某一點才開始存在,在那一刻以前,我們的生命並不存在。這樣分別「生命」和「無生命」並不正確。生命,由死亡造成;死亡,由生命造成。我們得接受死亡,死亡令生命變得可能。我們身體中的細胞每天都在死亡,但我們從沒有想過要為它們舉行葬禮。一個細胞的死亡,讓另一個細胞出生。生與死,是同一實相的兩面。我們要學習平安地死去,讓其他生命存活。這個深入的禪修,帶來無畏、無嗔和無絕望,帶給我們工作所需的力量。有了無畏,即使我們遭遇極大的問題,也不會弄到精疲力竭,我們會知曉如何踏出小而穩定的步伐。
如果環境工作者深觀這四個觀念,便知道如何生活和行動。他們會有足夠的力量和智慧實踐菩薩道。
〜 一行禪師,摘自 <正念擁抱地球:佛教的和平觀及生態觀,一行禪師關於地球及人類揚昇最重要的心靈及環境開示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